尊龙凯时APP平台官网|我也玩|重磅!三所985高校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

  科學研究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尊龍凱時,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批準,我校自2020年起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也稱“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培養具有空天報國情懷、扎實數理基礎、科學創新能力、全球視野格局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我校圍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化學、工程力學、測控技術與儀器、航空航天類等專業設置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及對應培養方向。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在各省(區、市)可填報的招生專業和招生計劃以我校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1.具有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並有志于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

  3.身體條件須滿足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關于報考相關專業的規定要求,如教育部有最新規定按最新規定執行。

  所有按簡章要求完成報名的考生可參加我校組織的初試(初試形式為筆試,時間在2025年6月12日左右),具體時間和地點將根據報名情況確定,具體考核安排和相關要求我校將另行通知。我校將根據初試成績劃定合格線,按照不超過各省(區、市)招生計劃5倍的比例,分別確定各省(區、市)初試通過考生名單(末位同分考生均通過),通過初試的考生可參與復試環節,未通過初試的考生不再參與復試環節。初試成績不計入總分,僅作為復試資格認定依據。

  綜合成績(保留2位小數)=(高考成績÷高考滿分×750)×85%+(校考成績÷校考成績滿分×750)×15%

  高考成績要求:考生不含政策加分的高考成績須達到所在省(區、市)相應特殊類型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或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考生不含政策加分的高考成績須同時達到所在省(區、市)同科類高考總分滿分分值的80%及以上(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考生不含政策加分的高考成績須同時達到所在省區同科類高考總分滿分分值的75%及以上)。

  根據考生填報專業志願和在相關省(區、市)強基計劃的招生名額我也玩,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確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若考生綜合成績相同,依次比較高考成績、面試成績和體育測試成績(申請免體測考生體育測試成績排序位于所有參加考試的考生最後)。

  學校將于2025年7月5日左右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公布錄取結果,公示錄取標準。學校將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報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審核,並辦理錄取手續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

  學校精育良才我也玩,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把培養拔尖人才與強化愛國擔當相結合,在知識創造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創造知識,著力培養理想高遠、學識一流、胸懷寰宇、致真唯實的領軍領導人才。

  學校高度重視強基計劃人才培養,以支撐和引領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目標,招收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結合學科優勢,在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化學、工程力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及航空航天類等優勢專業開展強基計劃人才培養,針對每個強基計劃專業特點,在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標指引下,進一步凸顯對應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

  依託數學科學學院培養。瞄準國際數學前沿,培養引領數學研究方向、應用數學與工程技術交叉融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數學拔尖創新人才。

  依託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培養。夯實數學與信息學科基礎,深化科教融合,強化學生在數據中凝練科學問題和研發復雜數據系統演化行為的潛力和能力,培養引領信息和智能科技變革的、富有原始創新精神和技術突破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含應用物理、空間科學及電子科學三套培養方案,分別依託物理學院、空間與地球科學學院與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夯實理論基礎,突出實驗實踐,強化理工融合,實施科教協同,培養具有一流競爭力的應用物理拔尖創新人才。

  依託化學學院培養。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扎實數理基礎、深厚專業知識、全面實踐技能,立足化學及交叉領域的原始理論創新和顛覆性技術研發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

  依託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培養方案致力于夯實數理基礎,構築物理認知,厚植力學理論,注重學科交叉,拓寬前沿視野。本專業旨在選拔和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綜合素質優秀或力學基礎拔尖的創新型專業人才。

  含測控技術與儀器、量子信息兩套培養方案,依託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培養。服務國家信息安全與科技自立自強,培養具有原始創新精神的戰略科學家。

  含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及空天材料三套培養方案,分別依託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夯實數理基礎,厚植情懷,注重多學科交叉,強化工程創新與實踐能力融合,培養國家戰略發展領域具有原始創新精神和技術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創新人才。

  學校著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已有的“一制三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強基計劃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構建培養目標、培養體系、課程體系、教學資源與質量體系相互支撐的系統性培養體系結構。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如下特色:

  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科學性,推進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注重扎實數理基礎與解決科學問題相結合,在必修課程板塊外,開設與培養方向有關的系列選修課程,實施完全學分制,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後,可以結合發展規劃和學習興趣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為學生配備由思政、學業、學術、朋輩導師組成的導師團隊,思政導師引領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學業導師幫助學生強化課業學習,學術導師指導學生學術素養的培育,朋輩導師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各類導師組成小組,採取集體導師制,協同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全面實施小班化教學,開展研究型探究式教學,結合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育人中的作用,推進團隊式互學互教的學習方式,以一流課程助力一流人才培養。

  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和科研優勢,面向強基計劃學生,全面實施科研實驗室開放機制,大力支持學生參與學校科創品牌項目“馮如杯”,配備導師指導科創實踐,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科創培養項目等專項支持,助力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大力支持強基計劃學生參與學校國際化交流項目,通過國際暑期學校、國際科創項目等形式,著力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校建立強基計劃學生動態調整機制,對不適合在強基計劃班繼續學習的學生分流到本專業對應普通班繼續學習,對普通專業的優秀學生可選拔進入強基計劃班學習。我校對符合培養要求的強基計劃學生實行本研銜接培養。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基礎學科專業進行培養,部分學生也可根據培養方案在高端芯片與軟件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進行學科交叉培養。本研銜接專業範圍見各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培養方案介紹,研究生階段轉段具體專業和名額以轉段當年度學校公布的工作方案為準。

  強基計劃作為國家重大的人才培養戰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以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課程、一流的模式、一流的資源、一流的機制,努力把一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

  (一)關于考生綜合素質檔案。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原則上所有參加強基計劃考核的考生均應提交綜合素質檔案我也玩。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提供我校。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考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我校強基計劃報名平台系統。

  (二)對于報名材料及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我也玩,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內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後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當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採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三)報名我校強基計劃的相關考生,須確保高考報考科類、選考科目和身體情況等條件符合我校相關專業的報考要求,如因條件不符導致無法被我校強基計劃錄取,相關責任由考生自行承擔。

  (四)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學後原則上不得轉專業。特殊情況下,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之間可以轉專業,但轉入專業須有空額。

  (六)學校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七)如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學校考核辦法和錄取辦法可能將視情況做出相應調整,具體安排屆時另行通知。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精神,我校2025年將繼續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本研銜接培養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並有志于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申請報名的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該類考生須在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中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二等獎及以上。

  我校強基計劃招收專業為:生物科學、生物育種科學。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招收理工類考生;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化學。

  我校強基計劃面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省(區、市)招生。具體分省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以我校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4月20日至5月10日,考生可登錄中國農業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台(),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填寫相關信息,完成網上報名。考生可填報一至二個專業志願,並填報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報名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得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

  6月10日至20日,報名考生需登錄中國農業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台,確認是否參加我校強基計劃校考。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確認的考生視為自動放棄入圍我校強基計劃校考資格,高考成績公布後不得參加校考。對于確認參加校考又無故放棄的考生,將如實記錄並通報生源省份招生考試機構。

  6月27日前,我校在確認參加校考的考生範圍內公布入圍校考名單。對于第一類考生,須達到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並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依據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從高到低排序,按我校分省招生計劃數的4倍確定各省入圍校考名單(末位同分考生全投)。對于按上述規則未能入圍的第一類考生,如高考數學科目成績達到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進入分省招生計劃數6倍以內的考生,可破格入圍。

  對于第二類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達到第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並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即可入圍校考。

  7月1日至2日,進行校考(含筆試、面試和體育測試)。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的調整將另行通知。

  1.筆試:主要考察考生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礎能力。筆試滿分為50分。

  2.面試:主要考察考生思想品德、綜合素質、學科潛質、創新能力、科研志向等方面,考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面試參考材料。面試全程錄音錄像。面試滿分為50分。

  3.體育測試: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BMI)、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學生因病或殘疾向學校申請免予體育測試的,須提交三級甲等醫院證明。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85%+校考成績×(當地高考滿分值/100)×15%

  根據考生填報志願和所在生源省份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排序確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對于綜合成績相同的考生將依次比較高考總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語文、數學、外語、理科綜合科目的成績;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以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中最高成績作為理科綜合的成績。同等情況下根據體育測試結果優先錄取。

  我校本科招生委員會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並報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審核,辦理錄取手續我也玩。

  7月5日前,我校公布錄取名單並公示錄取標準。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區、市)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我也玩、市)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

  強基計劃學生採用本研銜接培養我也玩。打通本科培養和研究生培養,本科階段可以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同時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研究生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探索學科交叉培養;根據學生所選研究方向,達到畢業要求者獲得相應學科學位。

  強化對強基計劃學生學業的過程性追蹤,實施多階段動態調整機制。階段考核不合格者,轉入相應專業普通班學習;產生的空額從校內擇優補入。考核合格者可轉入研究生階段學習。

  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強基計劃學生在讀階段開展自主科研創新項目、學科競賽及社會實踐等活動。設立專項獎學金,獎勵優秀強基計劃學生。強基計劃學生研究生階段優先推薦參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博士生聯合培養計劃。

  依託未來技術學院,對接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等國家級平台,為學生打造學科交叉、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育人高地。在全校範圍內聘請院士、相關領域傑出人才組成“強基導師團”,從思想引領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專業指導、學術引導、答疑解惑等各方面給予強基計劃學生全面指導。

  (一)關于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直接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尚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

  (二)對于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校考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後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當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採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四)強基計劃學生本研銜接專業範圍見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培養方案,專業具體招生名額以當年度我校公布的工作方案為準。

  (六)校考期間,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自理。入圍校考的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請,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費和住宿補貼。

  (七)我校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